“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?#20445;?#26032;论)
来源: 肥西文明网 时间:2018-09-05
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?#24247;鰨?/font>“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,以基层为重点,?#24895;?#38761;创新为动力,预防为主,中西医并重,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,人民?#27493;?#20849;享。”“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?#20445;?#26159;国家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,成为推进“健康中国”建设,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“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”的提出,源于人们对决定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的认识不断深入。研究表明,决定健康状况的因素,医疗卫生服务仅占8%,遗传等生物因素占15%,超七成主要是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因素。早在1978年,世界卫生组织在《阿拉木图宣言》中,就把政策重点放在保障每个?#29992;?#33719;得安全饮用水、卫生设施、均衡营养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等与健康相关的社会政策方面。
近年来,伴随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,我国卫生与健康政策开始关注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,政策目标聚焦于如何改善和改变这些不良生活方式,但对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关注仍然不够。而我国在经?#27599;?#36895;发展的同时,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等因素带来的健康问题,仅靠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还?#23545;?#19981;够。
比如,?#20064;?#22995;能够自己培养适量运动、合理膳?#36710;?#33391;好生活习惯,但却无法避免在运动中吸入污染的空气,也难以规避饮?#25345;?#25239;生素、激素、农药残留等对健康的影响。又比如,一个想要慢跑的人却找不到合适的跑道,一个想要骑行锻炼的人却不得不面对?#23548;?#30340;车流。在这个意义上,个人的“健康生活?#20445;?#20063;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。
“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?#20445;?#23601;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。体育和住建部门为?#29992;?#25552;供充足的健身场所与器材,环保和工业部门下大力气打好蓝天保卫战,农业和市场监管部门抓好全流程食品安全、疫苗安全……只有当整个社会以及各部门建立起统一的健?#23548;?#20540;观,用政策手段形成合力,最终才能推动“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”的实现。在这方面,?#34892;?#22810;国家走在前面,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,比如芬兰、澳大利亚、泰国等国?#20197;?#22312;10年前就成立了多部门联合组成的委?#34987;幔?#19987;门审查与健康有关的政策或出台相关法律法规,探索出不少行之?#34892;?#30340;方法,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机制。
反观我国的政策?#23548;?#20173;然有不小的进步空间。要想让“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”的目标从口号变成现实,需要政府各部门在观念上认识到影响?#20064;?#22995;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,政府政策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。以健康影响评估机制为例,由于社会因素对?#29992;?#20581;康状况影响很大,所以当前急需建立对重大项目影响?#29992;?#20581;康状况的评估机制,仅仅是环保部门参与其中还不够,必须整合工商、?#22987;?#31561;等行政资源。只有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,细化具体的措施,整合各方资源,才能打破“孤岛效应?#20445;?#30495;正实现“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”。
“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”不单是一种理念,更不单是一句口号,而是必须通过?#23548;?#26469;落实的目标。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出发、自上而下地落实推进,还是以小?#27573;?#30340;区、县为试点层层向上突破,只有选择符合国情的路径,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,动员全社会、全体?#29992;?#20849;同参与进来,才能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。(作者为?#19981;?#30465;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?#34892;?#29305;聘研究员、?#19981;?#21307;科大学教授)
责任编辑:琚海文